APP下载
微信小程序
© copyright 2023-2025
搜店网科技. All rights reserved.
粤ICP备17064924号-1举报电话: 4008108106-9
举报邮箱: info@sdwang.com
站点地图大侠玩车
小米汽车3月交付量突破2.9万台,为全年35万辆目标奠定基础。官方信心并非空穴来风,以下从产能、订单、新车型三维度解析其可行性:
一、产能提升:工厂升级+效率革命
现有产能
一期工厂:年产能15万辆(约1.25万辆/月),通过优化已逼近2万辆/月。
二期工厂:预计2025年中投产,规划年产能15万辆,届时总产能将突破30万辆/年。
极限措施:采用“007”生产模式(单日22小时生产),引入一体式压铸技术,装配效率提升200%,月产能有望冲击3万辆。
供应链保障
电池:与宁德时代合作“巧克力换电”生态,降低整车产能依赖。
芯片:联合黑芝麻智能定制自动驾驶芯片,减少对外部供应的不确定性。
物流:与京东共建“区域仓”,京津冀配送时效压缩至4小时。
二、订单储备:15万订单支撑目标
累计锁单:截至3月底,新增锁单订单突破15万份,占全年目标的43%。
爆款效应:SU7 Ultra预售首日订单破1.5万辆,定位高端市场(81.49万元),与特斯拉Model S直接竞争。
需求结构:未交付订单超10万台,若产能持续爬坡,订单转化率将直接支撑交付量。
三、新车型矩阵:覆盖多元市场
YU7 SUV(2025年一季度上市)
性能:三电机狂暴模式,零百加速2.9秒,CLTC续航830km,10分钟补能400km。
定位:中大型纯电SUV,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,覆盖家庭与性能需求。
MX11(内部代号,2025年前推出)
平台共享:与SU7同平台,定位更亲民,进一步下探市场。
四、挑战与应对
产能瓶颈:当前极限月产能2.4万辆,需通过二期工厂投产和效率优化填补缺口。
供应链风险:电池、芯片等核心部件需持续保障供应。
市场竞争:蔚来、特斯拉等竞品加速迭代,需保持技术领先。
五、目标达成关键节点
二季度:YU7 SUV上市,二期工厂试生产,月交付量冲刺3万辆。
三季度:二期工厂全面投产,新车型MX11发布,季度交付量或破10万辆。
四季度:冲刺年底交付高峰,利用节日效应消化订单。
本文图片来源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