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数据
APP下载
微信小程序
© copyright 2023-2025
搜店网科技. All rights reserved.
举报电话: 4008108106-9
举报邮箱: info@sdwang.com
sdw05
有人说,古代没有儿童节怎会有“六▪一”?事实上,古时候不仅有儿童节,有时候也还真在“六▪一”这天;这个节,就叫“端午节”。
今年端午节是5月30日,如果没中间的“31日”,端午节和“六一”也就只差一天。在古代,有很多供儿童们嬉戏撒欢的节日,像春节,元宵节,还有上巳节等等,大人乐得闲适,小朋友们也玩得不亦乐乎。可是,说到底最像儿童专属节日的,还是“端午节”。端午这天是阴历的五月初五,是古人所认为的一年中最毒月份里最毒的日子——所以,不少孩子这天要去外婆家里“躲端午”。躲着躲着,就成了孩子的疯玩的节日,为什么啊?老人们疼爱孩子啊,既然来了,自然会准备很多好吃的、好玩的,好好疼一疼,像戴香囊,缠五色线,吃粽子,赛龙舟,挂菖蒲,喝雄黄酒,等等,至于玩的内容,就更多了,像斗草啊,推枣磨啊,捉蝴蝶、玩弄小动物啊,踢球啦,放风筝,简直多得数也数不过来,可是那时候,没有高楼大厦,随便到哪儿都是乐园,随便哪儿都是撒欢的世界,所以,古代既没有所谓的主题乐园,也没有孩子独自一个人玩的习惯,只要孩子们凑在一起,无论何地,都会是热闹嘻哈的场所,都会是互动开心的乐园。
记得我小时候“六一”前后,似乎常玩的不过是“弹球”、“斗地主”,“拔根”和“摔包”之类。“斗地主”不说了,弹球很像古老的儿童游戏“捶丸”,至于“拔根”,就是两个或几个孩子分别去找树叶,比的时候,将叶子的根部与根部两交互拉,谁的断了就算输,没断的就算赢,这么个简单游戏,记得那时候常在放学时玩得忘了回家;长大后查资料才知,这竟是古老游戏“斗草”的一种,属于男孩之间的“武斗”,而“文斗”呢,《红楼梦》里写过,是小姐佳人女孩们捡花来比拼谁的花美的玩乐法。至于“摔包”,相信很多男孩都玩过,即是将纸叠成四方样子,两个人互摔,谁把谁的包摔过来翻了面,谁就算赢。在四五年级时,我常常摔包摔得胳膊肿胀,并以攒一抽屉的纸包为荣。可即便是如此简单的“摔包”游戏,竟然也来自古代儿童节——端午节的保留游戏项目“摔四角”,可见,历史有时探究起来,该有多么深邃。
在很多人印象中,古代的孩子只会“野玩”,没什么玩具,其实错了。从很早时起,古代的孩子玩具就很多,据说早在五千年前,我国就有了声响玩具。玩具在古时候统称叫“玩物”,后来也叫“耍货”,但论其细分,就五花八门了,像汉代的泥车(我小时候就做过泥车)、瓦狗,宋代的布老虎等等,不过,真正的玩具市场也只是到了宋才形成的,《东京梦华录》载:“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”、“州西梁门外瓦子”,这些地方,都是当时的玩具一条街;清代《桐桥倚棹录》有载:“虽俱为孩童玩物,然纸泥材木治之皆成形质……游人之来虎丘者,亦必买之归”。可见,耍货不仅孩子喜欢,大人也喜欢。由于端午节是个玩乐的集成日,因此历代儿童在这一天玩得内容都很多,可是,家长不会光让孩子瞎玩,还要益智才行,如“九连环”(亦称中国环),就是古代家长们青睐的一类玩具,而另外一种根据古老的“河图洛书”九宫图上发展出益智游戏也非常流行,这是一种拼板游戏,到了后来,各种如七巧板之类的益智拼扳游戏就更多了。总体而言,在古代儿童节,孩子虽然不去各类主题乐园,可玩的尽兴程度与益智水平,却并不低。尤其古代孩子玩的东西多,单独玩的少,几乎都是带有互动性质的儿童社交游戏;此外,古代儿童节玩的就是输赢,讲得就是心跳,所以说,“比拼”是亘古不变的古代儿童节游戏精神。
到了现代,随着时代发展,儿童的玩的东西多了,可由于很少再有像古代的那种露天场所、自然环境,孩子们能聚到一起的机会不多,所以各种主题乐园就多了。不过,笔者发现,在五彩斑斓、五花八门的主题乐园中,能像古代儿童一样讲求互动竞技的游戏却几乎没有,而比脑力、拼智慧的玩具也更是少之又少。